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社會學丁
INTRODUCTORY SOCIOLOGY (D) 
開課學期
95-2 
授課對象
醫學系  
授課教師
鄭為元 
課號
Soc1010 
課程識別碼
305 101D0 
班次
01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綜101 
備註
醫學系學生僅限選1,2班,其餘不予承認
限本系所學生(含輔系、雙修生)
總人數上限:10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952gensoc3chengw2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一、教學目標

人是社會動物,離不開社會組織和關係。然而由於在小家庭成長的青年愈來愈多
,強調個人的發展和個性化,使得個人在面對社會現象時,往往歸因於個人因素。如
在教育問題上強調個人努力,忽略社會結構和社會關係因素。這種對社會現象片面的
認知,間接造成個人在社會中無法適應的問題。

二、教學內容

社會並非單純個人的集合,而是具有社會關係者的集合。社會學的核心是研究社會關
係的結構和在這個結構內成員的社會互動。本課從介紹社會學的主要概念、理論、和具有
代表性的社會學分析著手。同學需要學習應用這些概念和理論來詮釋社會現象,並且認識
到這些詮釋的限制,以期建立獨立和客觀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。但是社會學研究大多缺
乏累積性,對問題的觀點、概念和立場並不統一,理論派別和專門領域分類眾多,且不一
致,初學者若從對「科學」的刻板認知來看社會學,會感到不解、困惑與挫折。社會學的
主要貢獻在對社會現象提出從社會結構和互動的洞察。一個社會學研究論著,可以簡單的
看做只是「提出幾個『概念』,講一個『故事』」。從表面看,社會學似多元沒有系統,
而社會學者鮮少掌握權力,社會學發展的「社會技術」和「社會工程」,「技術上」也很
粗略。

三、教材
本學期採用的教科書是Richard T.Schaefer, 《社會學》。劉鶴群、房智慧譯。高
雄:巨流出版社。本書根據原本第九版翻譯。原文22章,中譯本為15章,刪減六章,以配
合台灣學期教學。本書內容豐富,圖文並茂,且有專欄小品補充,使讀者對社會學有全盤
認識,當作課本或自修均宜。
開學第一週,為教學方便,老師會以講義方式影印課本第一章,但以後將不再影
印。
老師認為外表看來一般無所不包,且有些雜亂的社會學教科書內容,其實有其脈絡可
尋。不外代表宏觀或微觀,功能或權力,客觀或主觀的不同見解。所撰之〈社會學透視〉
講義,可以從ceiba下載作為講授的補充,選擇性的隨堂分發,但不在考試範圍內。另外建
議同學參考以下兩本入門書,以更深入認識社會學的觀點。
1. Johnson, Allan (2001)《見樹又見林:社會學作為一種生活、實踐與承諾》,
(群學,2001)。本書只有五章,但把複雜的文化、社會結構、社會互動、及環境概念講明
白。譯者是三位女社會學教授成令芳(輔大)、林鶴玲及吳嘉苓(台大)。

2. Bonnewitz, Patrice (2002) 《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》。孫智綺譯。台北
:麥田。布氏(Pierre Bourdieu)是法國後現代學者,此本小書深入淺出,是權力論社會
批判的代表。
台灣流行的有以下的教科書和三種社會學期刊。
1. 王振寰、瞿海源(編) 《社會學與台灣社會》。台北:巨流。
本書編者分別是東海和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教授。本書十九章分別由十八位學
者撰寫,為台灣社會學界空前合作的作品,也是最權威的教科書。不過,本書並非如序
言所言是第一本台灣本土化的教科書(前有空大教科書)。而使用「社會學與台灣社會」
也不恰當。因為社會學本來就是應該以本土材料為主的。難道沒有「台灣社會」的名稱
就應該是美國教科書?此外,所用的社會理論還是西方的。全書也沒有一張照片。

2. Calhoun, Craig, Donald Light, and Suzanne Keller (2002) 《社會學》。林
瑞穗譯。台北:麥格羅.希爾(McGraw Hill)(雙葉書廊代理)。原文是2001版。以後講義
簡稱CLK#。本書材料豐富,理論分析深入淺出,具國際觀,譯者曾任台大社會學系系主
任和中國社會學社[現為台灣社會學會]理事長。

3. Giddens, Anthony (1997) Sociology. 3rd Ed. Cambridge: Polity Press.
本書作者季亭史是英國著名社會學理論學者和通俗社會評論家,目前擔任倫敦經
濟學院院長。他也是現任英國首相Blair的政治顧問,所謂「第三路線」的提出者。中
文譯本為東吳大學社會系教授張家銘等譯,唐山出版社。不過,老師未看過譯文。

社會學期刊:
《台灣社會學刊》(迄1995為《中國社會學刊》),台灣社會學會機關刊物。
《台灣社會學》,由台大社會系卅年歷史的《台灣大學社會學刊》和出版三
年的中研院社會學所的《台灣社會研究》合併出版。
《台灣社會研究季刊》,非機關民間學者出版。
美國兩大刊是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及American Sociological
Review。英國為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。

四、考評

(一)期中考及期末考(名詞舉例說明。可攜帶課本、講義、筆記)各佔45%。
本學期要教十五章,份量不小。不過,既然社會學可以簡單的看做只是「提出幾個
『概念』,講一些個『故事』」的學科,考試主要考「教科書每章後的『重要詞彙』」(包
含老師增加者)及課本專欄後之討論和每章後思考問題。同學應分別選答其中詞彙6題及討
論和思考問題2題。考試目的是測驗你對所學的理論、概念的認識、應用、反思和批評的能
力。因此,舉例和分析當前社會現象為必要之能力,測驗同學是否能夠把所學的理論和概
念應用在實際生活上。考試雖然可以看書,但不可照抄,照抄不計分。
期中考固定在第六章講畢後一週舉行。

(二) 作業:無。因每學期均發生多起學生下載網站文章及疑似代筆,難以查證,為公
平起見,取消作業。

(三)同學對課本及上課內容之提問及不定期隨堂問答,10分。提問請針對課本及上課
內容,有關時事和社會新聞的提問,除上課時外,老師會回答,但不計分。
1. 課堂發言及下課口頭提問。課堂發言者,下課需登記姓名系級以便計分。
2. 課堂或下課後,遞發言紙條。最好在ceiba網上提問,讓上網同學都可看到。
3. 不公開提問可寄電子信給老師 E-mail: tfwei@ccms.ntu.edu.tw
同學隨堂回應及提問三次可獲得9分,超過酌量再加分,以加至12分為限。全期沒有
隨堂問題紀錄者,以3分計。提問計入平時成績計分,除老師另有規定外,每日以一次,
每週以兩次為限。提問計分之期限,為最後一堂課當天之零時(或前一日午夜)。其後之
提問老師會答覆但不再計分。最後一堂課前七日內的提問折半計分。
4. 不定期隨堂問答。為因應有些同學來上課但從不提問,以隨堂問答給於回應
機會。隨堂問答計分,不受第三款每日一次,每週兩次的限制。

(四)補考規定:依學校規定事先請假者之外,同學因規定之外原因未參加考試者,
得申請補考。申請期中考補考應在考試後一週內為之者,其當次考試成績酌扣7分,一週至
兩週內為之者扣當次考試14分,超過兩週以零分計算。申請期末考補考應在期末考週內為
之。

(五) 及格標準:依學校規定60分及格,沒有補考,但給予5分寬限。

五、教學方式
講述、問題討論、錄影帶放映、及角色扮演。課本內容大部分需要同學自行閱讀。
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希望經由對社會因素的理解,使得同學能夠對我們周遭的環境和人,以更多的瞭
解和寬容,來面對社會環境。並在學習中,在處理人際關係的經驗和判斷能力上,獲得的
成長。

 
課程要求
上課、參加問題討論、觀看錄影帶放映、及角色扮演。課本內容大部分需要同學自行閱
讀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期中考 
45% 
 
2. 
期末考 
45% 
 
3. 
提問 
10% 
最低3分,最高12分。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7  Ch.1 認識社會學:社會學的是也不是 
第2週
3/06  Ch.1 續 
第3週
3/13  Ch.2 社會學研究:客觀(實證)主觀(詮釋)的互用 
第4週
3/20  Ch.3 文化:自尊與尊重VS自卑與傲慢 
第5週
3/27  Ch.4 人的社會化:多元價值的選擇 
第6週
4/03  Ch.5 社會互動:人際關係之霧
社會結構:牢籠、機會與適應 
第7週
4/10  Ch.6 團體與組織:社會結構的具體體現 
第8週
4/17  期中考 範圍:一至六章 
第9週
4/24  Ch.7 大眾傳播媒體:媒體霸權:選擇性的訊息與解讀 
第10週
5/01  Ch.8 偏差行為與社會控制:在個人因素之外的分析 
第11週
5/08  Ch.9 美國及全球的階層化:不公平與不平等的結構 
第12週
5/15  Ch.15 
第13週
5/22  Ch.10 家庭制度:人際親疏的基礎
Ch.11上 宗教制度:社會凝聚力與在地化的基礎 
第14週
5/29  Ch.11下 教育制度:社會平等化與不平等化的雙重結構 
第15週
6/05  Ch.12 經濟與工作:敬業樂群VS量化勞動 
第16週
6/12  Ch.13 健康與醫學:在醫療科學以外的分析
Ch.14 人口結構:人類是地球之癌? 
第17週
6/17  端午節 
第18週
6/26  期末考試 範圍:7-13章